《人生的智慧》读书笔记
叔本华《人生的智慧》读书笔记

第1章 基本的划分

  • 幸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她很难求之于自身,但要想在别处得到则不可能。——尚福尔
  • 当我们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这个世界还是照样愚蠢和邪恶,跟我们刚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所发现的并没有两样。——伏尔泰
  • 我认为决定凡人命运的根本差别在于三项内容,他们是:
    1. 人的自身:即在最广泛意义上属于人的个性的东西。它包括人的健康、力量、外貌、气质、道德品格、精神智力机器潜在发展。
    2. 人所拥有的身外之物:财产和其他占有物。
    3. 人向其他所显示的样子:这可以理解为人在他人眼中所呈现的样子,即人们对他的看法。他人的看法又可分为名誉、地位和名声。
  • 我们幸福的原因存在于我们的自身内在,而不是自身之外。
  • 人自身的内在素质直接决定了这个人是否能够得到内心的幸福,因为人的内心快乐抑或痛苦首先就是人的感情、意欲和思想的产物。而人自身之外的所有事物,对于人的幸福都只间接发挥影响。
  • 每个人生活于何样的世界首先取决于这个人对这个世界的理解。一个人只能直接活在自己的意识之中。因此,外在世界对他帮助不大。
  • 对于人来说,存在和发生的一切事情总只是直接存在和发生在他的意识里面,所以,很明显,人的意识的构成是首要关键。
  • 现实生活,亦即当下经历的每时每刻,都由两个部分组成:主体和客体。构成现实的客体部分掌握在命运的手里,因此是可以改变的;但主体部分是我们的自身,所以,就其本质而言它是不可改变的??
  • 一个人所能得到的属于他的快乐,从一开始就已经由这个人的个性规定了。一个人精神能力的范围尤其决定性地限定了他领略高级快乐的能力。
  • 最高级、最丰富多彩以及维持最为恒久的乐趣是精神思想上的乐趣。但是,能否领略这些精神思想的乐趣却首先取决于一个人与生俱来的精神思想能力。
  • 歌德说:大众,不分贵贱,都总是承认:众生能够得到的最大幸运,只有自身的个性。
  • 对于人的幸福快乐而言,主体远远比客体来得重要。人的健康尤其远远地压倒了一切外在的好处。
  • 苏格拉底在看到摆卖的奢侈物品时,说到:“我不需要的东西可真不少啊!”
  • 对于属于主体的东西我们确实无能为力——它们是作为“神的权利”赋予了人们,并终生牢固不变。我们唯一能够做到的就是尽可能充分地利用我们既定的个性。
    因此,我们应该循着符合我们个性的方向,努力争取适合个性的发展,除此之外则一概避免。所以,我们必须选择与我们个性相配的地位、职业和生活方式。
  • 人的自身比起财产和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具有压倒性的优势;由此可知,注重保持身体健康和发挥个人自身才能比全力投入获得财富更为明智。但我们不应该把这一说法错误地理解为:我们应该忽略获得我们的生活必需品。
  • 财富除了能满足人的真正、自然的需求以外,对于我们的真正幸福没有多大影响。相反,为了保管好偌大的财产,我们会有许多不可避免的操劳,它们打扰了我们舒适悠闲的生活。

第二章 人的自身

  • 人的个性及其价值才唯一直接与他的幸福有关。除此之外的一切都只是间接发挥作用,这些作用因此是可以消除的。但个性发挥的作用却永远无法消除。
    因此,针对他人自身优点而产生的嫉妒是最难消除的。
  • 对于人的幸福起着首要关键作用的,是属于人的主体的美好素质,这些包括高贵的品格、良好的智力、愉快的性情和健康良好的体魄——一句话,“健康的身体加上健康的心灵”。
  • 最直接带给我们幸福的莫过于轻松、愉快的感官。当愉快的心情到来之时,我们应该敞开大门欢迎它的到来,因为它的到来永远不会不合时宜。
    高兴的心情直接就使我们获益。它才是幸福的现金,而其他别的都只是兑现幸福的支票。我们应该把获得和促进愉快的心情放在各种追求的首位。
  • 我们应该着重获得和保持身体健康——愉快的心情就是从健康的身体里长出的花朵。我们的幸福十占其九依赖于我们的健康。我们应该把健康放在第一位。
  • 使我们快乐或者忧伤的事物,不是那些客观、真实的事物,而是我们对这些事物的理解和把握。
  • 虽然健康能极大地增进我们的愉快心情,但愉快的心情却不完全依赖于健康。乐观和悲观的人对同样的事物会产生不同的感受。
    乐观或悲观是天生而无法改变的?
  • 美貌不会直接带给我们幸福,但美貌仍然是至为重要的。良好的长相是一纸摊开的推荐书,它从一开始就为我们赢得了他人的心。
  • 痛苦和无聊是人类幸福的两个死敌。 外在的:生活的艰辛和匮乏产生出了痛苦,而丰裕和安定就产生无聊。 内在的:一个人对痛苦的感受能力与对无聊的感受能力成反比。精神迟钝的人较少感受到痛苦,但精神迟钝的后果就是内在的空虚(无聊)。人的精神思想财富越优越和显著,留给无聊的空间就越小,但是他们会对精神和肉体的痛苦极度敏感。
  • 如果一个人距离人其中一端越近,那他距离另一端就越远。每个人的天性都会指导自己尽可能地调节客体以适应主体,因而更充足的做好准备以避免自己更加敏感的一端。 一个精神富有的人会首先追求没有痛苦、没有烦恼的状态,追求宁静和闲暇,亦即争取得到一种安静、简朴和尽量不受骚扰的生活。所以,一个人具备了卓越的精神思想就会造成他不喜与人交往。 大致而言,一个人对与人交往的爱好程度,跟他的智力的平庸及思想的贫乏成正比。
  • 闲暇是人生的精华,除此之外,人的整个一生就只是辛苦和劳作而已。凡夫俗子只关心如何去打发时间,而略具才华的人却考虑如何好好利用时间。
    头脑思想狭隘的人容易受到无聊的侵袭,其原因就是他们的智力纯粹服务于他们的意欲,是意欲的工具。
  • 闲暇就是每一个人的生命存在开出的花朵,或者毋宁说是果实。也只有闲暇使人得以把握、支配自身。
  • 如果一个人内在充足、丰富,不需要从自身之外寻求娱乐,那么,他就是一个最幸运的人。无论身在何处,我们只能在我们自身寻找或者获得幸福。
  • 幸福和快乐的外在源泉,就其本质而言,都极其不确定,并且为时短暂和受制于偶然。
  • 每个人都会有适合自己的一类快乐,这由他身上所突出具备的是哪一种能力而定。第一类是为机体新陈代谢能力所带来的乐趣:这包括吃喝、消化、休息和睡觉。第二类是发挥肌肉力量所带来的乐趣:这包括步行、跳跃、击剑、骑马、舞蹈、狩猎和各种各样的体育游戏;甚至打斗和战争也包括在内。第三类为施展感觉能力方面的乐趣:这些包括观察、思考、感觉、阅读、默想、写作、学习、发明、演奏音乐和思考哲学等。
  • 真正的财富只能是灵魂的内在财富;其他别的东西带来烦恼多余好处。
  • 拥有闲暇属于外在的特殊情形,具有超常的禀赋则是内在的反常情形,如果上述的两种特殊反常的情形碰巧结合在一起,那就是一个人的大幸运。

第三章 人所拥有的财产

  • 人的三类需要:第一类属于人的天然的和迫切的需要,如食品和衣物,他们比较容易得到满足。第二类需要同样是天然的,但却不是迫切的,比如性欲的需要。要满足这一类需要就相对困难一些了。第三类的需要则既不是天然的,也不是迫切的,那就是对奢侈、排场、铺张和辉煌的追求。这些需要没有止境,要满足这些需要,也是非常困难的。
  • 参考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第一类、第二类属于低层次的需求——生理需求;第三类是属于安全需求或尊重的需求。
  • 穷人不会因为得不到巨大的财富而焦虑不安,但富人在计划失算落空的时候,不会考虑到自己已经拥有相当可观的财物,并以此安慰自己。
  • 对于像人类这样一个贫乏不堪、充满需求的物种,财富比起任何其他别的东西都得到人们更多的和更真诚的尊重,甚至崇拜,则是毫不奇怪的。甚至权力本身也只是获取财富的工具。
  • 人们热爱金钱是自然的,甚至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应该把手头上的财富视为能够抵御众多可能发生的不幸和灾祸的城墙,这些财富不是一纸任由我们寻欢作乐的许可证。
  • 如果一个人通过自己的某种天赋才能从最初的一文不名到最终赚到很可观的金钱,那他就会错觉地认为:自己的天赋才能是恒久不变的本金,他以此赚取的只是本金的利息而已。 事实上他们所挣得的金钱应该变成他们的本金。
  • 在一般情况下,那些经历过匮乏和贫穷的人,比较不那么害怕贫穷,因此更加倾向于奢侈豪华。他们把贫穷视为理所当然,偶然获得的财富对于他们来说只是一种多余的东西。
  • 出生于良好家境的人,更加着眼于未来,因此更加节俭。他们把财富视为必不可少,所以他们通常更加小心谨慎、勤俭节约。
  • 一个习惯于处理钱财的有钱女人,会小心翼翼的花钱。但一个在结婚以后才首次获得支配金钱权力的女人,会在用钱的时候大胆妄为,她简直就是大肆挥霍。
  • 不管怎样,我都要奉劝那些取贫穷女子为妻的人不要让她们继承本金,而只是领取一份年金。尤其要注意,不要把孩子的财产交到她们的手上。
    意思就是说只给钱用,但是不能让她们管家。
  • 如果一个人从一开始就拥有足够的财产,能够享有真正的独立自足,可以不用操劳就能够维持舒适的生活——那就是一种弥足珍贵的优越条件,因为这个人就能以此摆脱纠缠人生的匮乏和操劳。
  • 如果祖传的家产落到一个具备高级精神禀赋的人的手里——这个人所要从事的事业跟埋头挣钱并不怎么对的上号——那么,这笔遗产就能发挥出它的最高价值,因为这个人受到了命运的双重馈赠,他尽可以为自己的天才而生活。
  • 任何人都不要抱怨卑鄙和下流,因为在这世上只有卑鄙和下流才是威力无比的。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 一无所有的穷光蛋比一开始就生活无忧的人更适合从政,他们更懂得溜须拍马、摇尾乞怜和忍受侮辱。
  • 我们在这世上时日不多,不值得在可鄙的坏蛋的脚下爬行。

第四章 人所展现的表象

  • 他人的看法就其本身来说,对我们的幸福并非至关重要。
  • 正确评估自己的自身价值和看看待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对我们的幸福大有裨益。
  • 只有当别人的看法对某事某物产生了影响,从而使我们自身也因此受到影响的时候,别人的看法才值得我们考虑。除此之外,在别人的头脑意识里面所发生的事情,对于我们并不重要。
  • 大部分人的头脑里面都是些肤浅的思想和渺小的念头;这些人目光狭窄,情操低下;他们的见解谬误百出、是非颠倒。要是太过于看重别人的看法,那就是抬举他们了。
  • 把别人的意见和看法看得太过重要是人们常犯的错误。这一错误给那些要统治人或者驾驭人的人提供了一个便利手段。在各种训练人的手法当中,加强和培养荣誉感的做法占据了首要的位置。
  • 骄傲就是确信自己拥有某一方面的突出价值,但虚荣则尽力让别人确信自己拥有某一方面的突出价值。骄傲是发自内在的、直接的自我敬重;而虚荣则是从外在、因而是间接地努力试图获得这一自我敬重。
  • 骄傲一般都受到人们的抨击和诋毁。你必须强迫自己接受应有的骄傲。否则,“蠢猪反过来教导智慧女神”的例子就会活生生地上演。“跟奴隶开玩笑,奴隶就会对你不屑”。
  • 最廉价的骄傲就是民族的自豪感。沾染上民族自豪感的人暴露出这一事实:这个人缺乏个人的、他能够引以为豪的素质。
  • 在每一个国家,人们的狭窄、反常额卑劣都以某种形式表现出来,这就是所谓的国民性。我们对某一民族的国民性感到厌恶以后,就转而称道另一民族的国民性,直到我们同样厌恶他了为止。每一个民族都取笑别的民族,他们的嘲笑都是对的。
  • 勋章的颁发除了顶替金钱酬劳、为国家节省大量财政开支以外,同时还是一种相当使用、妥当的安排——前提是勋章的颁发必须公正、有选择性的进行。
    勋章的颁发应该谨慎小心翼翼的进行,过滥和不加思考地颁发勋章,勋章也就由此失去了他们的价值。
  • 客观上,名誉是他人对我们的价值的看法;主观上,则是我们对于他人看法的顾忌。
  • 名誉感和羞耻感的根源如下。单独的个人能够做的事情寥寥可数,只有当他生活在与其他人组成的群体里,他才能有所作为。他就会产生愿望,希望被别人视他为人类社会中的一个有用成员,一个有能力履行自己角色的人,并由此能有资格去分享社会所带来的好处。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他认为自己是一个有用的人,而在于别人是否也这样认为。
  • 公民名誉:我们不可以运用不公正或法律不许可的手段谋取自己的利益(做出违法的或者不道德的行为)。名誉的特性是否定的,名誉并不意味着别人认为:某某人具有特别的、为他的主体所独有的品质;名誉只是说明:某某人并没有欠缺每一个人根据规则都必须具备的品质。因此,名誉只是表明这一个人不是一个例外。名誉需要保有,缺乏名誉是耻辱。
  • 声望具有一种肯定的性质,表明某个人具有某种特别的品质,声望是需要去争取的,具有一种完全主动的特征。缺乏声望就是默默无闻。
  • 高龄所带来的衰弱要求人们给与老人更多的是照顾和体贴,而不是敬意。
    对于老年人来说,在他们的一生中他们已经通过自己的行为证明了自己仍然保有名誉(所以对于这样的老人应该表示敬意)。
    对于年轻人来说,他们的名誉还未经实践考验,将来可能会发生变化。
  • 我们所喜爱的别人的敬重并非因为敬重本身,而只是因为人们的敬重所带给我们的好处。
  • 公职名誉:担任公职的人真正具备了所要求的素质,他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一丝不苟的履行他的公务员职责,还要求对其所担任的职位保持尊敬。
    所有为公众服务的人都享有公务官员的荣誉。
  • 性别名誉可分为女性名誉和男性名誉。女性从男性那里要求和期待一切她需要的和渴望的东西。男性则从女性那里主要地、直接地只要求得到一样东西。
    女性名誉的训诫格言就是:绝对不能和男人发生非婚姻关系的性行为。只有这样,才能够强迫男性结婚。所以,全体女性都以一种真正的团队精神密切留意着其他女性成员是否恪守这一训诫。因此,每一个由于进行非婚姻的性行为而背叛了全体女性的女孩子,都遭到她的同一性别的人的排斥、驱逐,并被打上耻辱的印记。 国王和他的情妇是合理的?
  • 男性名誉要求男性必须对其妻子破坏婚姻的行为(出轨之类的行为)感到愤慨,并至少要通过与她分离来惩罚她。如果他争着眼睛容忍妻子的所为,他就会被整个男性社会打上耻辱的标记。
    男性名誉要求他独自占有这个女人。 男性名誉要求只是对女人,而不是对这个女人的奸夫做出惩罚,对后者的惩罚则超出了需要。
  • 骑士荣誉:骑士荣誉不是他人对我们价值的看法,而是他人是否表示出(说出)他们的看法,他人所表示出来的看法是否出自真心无关紧要。他们也可以蔑视我们,但只要他们不敢把自己的看法说出来,我们的荣誉就毫发无损。
  • 骑士荣誉并不取决于一个人做了些什么,而是取决于别人对他做了些什么,它取决于随便任何他人的言论和行为。
    卑鄙拙劣的人应该感激这种骑士原则才对!因为他把他们和优秀的一类人拉至同一水平上。如果不是这样的话,他们将在任何方面都无法企及那些优秀的人。这反应出了骑士荣誉荒谬的地方,任何人都可以诋毁和侮辱荣誉之士,而荣誉之士必须要自证清白,如果无法自证清白就只能决斗。
  • 正如蒙受别人侮辱是一种耻辱,同样,发出侮辱则是一种荣誉。
  • 在信奉骑士荣誉的人看来,在判断人们之间的争议何者为公理时,我们所能寻求的最高裁判庭就是我们的身体力量。决斗。
  • 只有一样东西是不能打破的,那就是以荣誉的名义所说出的话,也就是人们在说了“以荣誉担保”之后所给与的承诺。其他的承诺都可以不必履行。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我们甚至可以打破以荣誉的名义许下的承诺。只要通过决斗这一万应灵药,就能够挽回我们的荣誉。 只有一种债务是务必偿还的——那就是赌债,因此赌债被称为“荣誉债”。
  • 不怀偏见的读者一眼就可以看出,这一奇怪、野蛮、可笑的荣誉规则并非源自人类的天性,也不是得之于对人际关系的健康的理解。骑士荣誉只是人为的产物,它诞生于一个特定的时代。
  • 作者用很大篇幅批判了骑士荣誉,这和作者所处的时代和环境有关。作者也提到了中国人和其他很多国家的人从来就没有骑士荣誉,所以在我看来这批判有点多余,篇幅太长了。
  • 在民族荣誉的问题上,力量是唯一的裁决者,舍此之外,别无其他。
  • 名声和名誉是一对孪生兄弟,名誉是可朽的,名声就是名誉的不朽的兄弟。名誉只包含人们在同等的处境下必须具备的素质,每一个人都应该公开视这些素质为己所有,即名誉是对人的基本要求——较低的要求。但名声涉及的素质则是我们不可能要求人们一定具备的,即名声是一种较高的要求。
  • 名声的获得只能通过做出行动业绩,或者创作思想性的作品。
  • 就算是最强有力的手臂甩出一件很轻的物体,也无法给与这轻物足够的力量让它飞得很远,并且有力地击中目标。
  • 耶稣说:“向一个愚人说故事,就像跟一个睡着觉的人说话一样。故事讲完了,他会问,你说的是什么?”
  • 一般来说,名誉会得到人们公正的评判,它也不会受到嫉妒的攻击,事实上名誉都是预先给予每一个人的;但获得名声只能经过与嫉妒的一番恶斗。
  • 获取名声是困难的,但保存名声却非常容易。在这一方面,名誉和名声恰成对照。名誉是预支给每一个人的,每一个人只需小心呵护它就是了。但问题是,一个人只要做出某一不端的行为,他的名誉就一去不复返了。相比之下,名声不会真正失去,因为一个人赖以取得名声的业绩或者作品总是摆在那里。
  • 名声只是一种次要之物,它只不过是成绩贡献的映像、表征、回音;并且,能够获取赞叹之物比赞叹更有价值。
  • 获取身后名声的作品是否也能博得作者同时代人的赞赏则视乎环境、运气,但这一点并不重要。按照一般的规律,常人缺乏独立判断,尤其缺乏欣赏高级别和高难度的成就的能力,所以,人们就总是听从他人的权威。对于那些深思的人来说,同时代喧哗的赞美声价值很低,因为他们听到的不过是为数不多几个声音在引起回响罢了。(这是作者对自己不被人理解的解释?)
  • 那些感觉自己具有良好的理解力和正确的判断力,但又不相信自己真的具备至高的思想禀赋的人,不应该惧怕从事繁琐的考究功夫和累人的工作,因为只有凭藉这些劳动,他们才能在广泛接触这些资料素材的众人当中脱颖而出,才能深入只有勤勉的博学者才有机会涉足的偏僻领域。在这一领域,竞争者的数目大为减少,具有稍微突出头脑的人都会很快找到机会对所研究的资料进行一番新的和正确的组合。
    意思是不那么有天赋的人,从事一些资料较少的偏门领域,更容易获得成功,甚至于都不需要组合资料,只需要找到资料就可以了。但是这样获得的名声一般都来自研究学问的同行,因为只有这些人才懂得这一门专业。
  • 至于那些头脑天赋极强的人,因为他们应该去解答重大的难题,亦即那些涉及这个世界的普遍和总体方面、因此也是最困难的问题。所以他们应该尽可能地扩展视野,同时兼顾多个方向,以避免朝着一个方向走得太远而迷失在某一专门的、少为人知的领域里面。也就是说,他不要太过纠缠于某一学科之中的某一专门领域,更不用说去钻那些琐碎的牛角尖了。他不需要为了抛开那为数众多的竞争者而投身于偏僻的学科。每个人都能看得见事物其实都可以成为他研究的素材。他可以对这些素材进行全新的、正确的和真实的组合。这样,他做出的贡献就能为所有熟悉那些资料素材的人欣赏。

第五章 建议和格言

第一部分 泛论

第一节

  • 理性的人寻求的不是快乐,而只是没有痛苦。 每一种快感都持续相当短暂的时间。
  • 一个人所能得到的最好运数就是生活了一辈子但又没有承受过什么巨大的精神上或者肉体上的痛苦,而不是曾经享受过强烈无比的欢愉。
  • 缺乏痛苦的程度是衡量一个人生活是否幸福的标准。如果能够达到一种没有痛苦,也没有无聊的状态,那就确实得到了尘世间的幸福,其他的一切都是虚幻不实的。
  • 我们不应该以痛苦为代价去购买快乐,甚至只是冒着遭受痛苦的风险去这样做也不行。
  • 我们的整个存在其实就是有不如无的东西,而人的最高智慧就是否定和抗拒这一存在。他不会对任何事情、任何处境抱有巨大的期待;不会热烈地追求这尘世的一切,也不会强烈抱怨我们计划的落空和事业的功败垂成。

第二节

  • 衡量一个人是否幸福,我们不应该向他询问那些令他高兴的赏心乐事,而应该了解那些让他烦恼操心的事情;因为烦扰他的事情越少、越微不足道,那么,他也就生活得越幸福。
  • 我们要提醒自己不要向生活提出太多得要求,避免重大祸害的最有效途径就是考虑到我们的能力、条件,尽可能地减低我们对生活的要求。幸福所依靠的基础越大,遭遇变故的机会就越多,反而会使我们更不幸。

第三节

  • 一般来说,人们最常做的一件大蠢事就是过分的为生活未雨绸缪——无论这种绸缪准备是以何样的方式进行。
  • 当旅行者迈步走近看到的景物时,景物的形状与他从远处看见的并不一样;这些景物就好像随着旅行者的靠近而变换了形状。
  • 通常,我们最终获得的东西并不是我们当初所追求的——这最终获得的东西甚至比当初所追求之物还要好。炼金术士在只是寻找金子的过程中,却发现了火药、瓷器、医药,甚至大自然的规律。

第二部分 我们对待自己的态度

第四节

  • “认识自己"的第一步,是了解清楚自己的首要和真正的意愿——这些对于他的幸福而言是至为重要的东西;然后,对于何者排在第二和第三位置必须心中有数。同时,他也应该大致上明白自己应该从事何种职业、需要扮演何种角色以及自己与这一世界的关系。
  • 只有事后的结果才让我们看清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对事情的整体的回顾才使我们明白事情的如何和为什么。正如一个旅行者只有在抵达了一处高地以后,才能够回头总体、连贯地看到自己所走过的迂回曲折的道路。

第五节

  • 无论事情多么悲痛,我们必须让过去的事情成为过去,或许我们难以做到这一点,但我们必须降伏我们的乖僻心情。
  • 将来的事情则在上帝的安排之中。
  • 我们应该把每一天都视为一段特别的生活。
  • 人生智慧的重要一点就是在关注现在和计划将来这两者之间达到恰到好处的平衡。
  • 为了保证我们的生活的安宁免遭并不肯定发生、或者发生时间并不明确的灾祸的剥夺,我们必须养成习惯,把这两类灾祸的前者视为永远不会发生,而后者则肯定不会在很短时间内发生。 我们只能为那些肯定会发生的灾祸忧心。
  • 永远不要忘记:现在才是唯一真实和确切的;相比之下,将来的发展几乎总是与我们的设想有所不同,甚至过去也与我们对过去的回想有所出入。只有现时才是真正的和现实的。
  • 我们应该愉快地迎接现在此刻,从而有意识地享受每一可忍受、没有直接烦恼和痛苦的短暂时光,也就是说,不要由于在过去我们的希望落空现在就变得忧郁寡欢,或者为了将来操心伤神以致败坏现时。
  • 我们应该永远记住今天只有一次,它永远不会再来。在我们的想象里,今天又将在明天重现。其实,明天已是另外的一天,它也只来一次。
  • 我们脸带愁容,许多欢乐愉快的时光未加品尝和咀嚼就过去了,直到以后日子变得艰难和令人沮丧的时候,我们才徒劳地为逝去了的好日子而叹息。
  • 我们应该珍惜每一刻可以忍受的现在,包括最平凡无奇的、我们无动于衷地听任其逝去、甚至迫不及待地要打发掉的日子。
    我们应该时刻记住:此刻时光匆匆消逝化作神奇的往昔,从此以后,它就存留在我们的记忆里,照射出不朽之光芒。

第六节

  • 所有局限和节制都有助于增进我们的幸福。我们的视线、活动和接触的范围圈子越狭窄,我们就越幸福;范围圈子越大,我们感受的焦虑和担忧就越多。
  • 部分的由于这一规律的原因,我们后半生比起前半生更加凄凉痛苦。
  • 尽可能的外在限制更能增进人们的幸福,这些限制甚至是幸福所必不可少的。单调的生活,只要不至于产生无聊,都会有助于增进我们的幸福。

第七节

第八节

  • 一个人的生活经历可被视为一本书的正文,而对生活经历的咀嚼和认识则是对正文做出的解释。
  • 我们必须勤于反省,经常回顾做过的事情和曾经有过的感觉和体验;此外,还要把我们以前对事情的判断和现在的看法,以前订下的计划及追求和最终得到的结果及满足相互比较。
  • 一个人在晚上睡觉前,应该详细地逐一检查自己在白天的所作所为。
  • 当事过境迁后,虽然这些事当时影响过我们,但我们再也无法唤起和重温当时被这些事境所激发的情绪和感觉;但却可以回想起当时由这些事境所引发的意见和看法。后者是当时的事境的结果和表述,是测量那些事、境的尺度。因此,对那些值得回味时刻的记忆和记录,应该小心保存下来。在这一方面我们的日记会很有帮助。
    就是说事情发生当时的情绪和感觉会很快被遗忘,只留下当时由事件所引发的意见和看法。

第九节

  • 幸福属于那些容易感到满足的人。
  • 获取幸福的错误方法莫过于追求花天酒地的生活。
  • 生活在社交人群当中必然要求人们相互迁就和忍让。拘谨、掣肘不可避免地伴随着社交聚会。社交聚会要求人们做出牺牲,而一个人越具备独特的个性,那他就越难做出这样的牺牲。
  • 大致来说,一个人只能与自己达致最完美的和谐,而不是与朋友或者配偶,因为人与人之间在个性或脾气方面的差异肯定会带来某些不相协调,哪怕这些不协调只是相当轻微。
  • 青年人首要学习的一课,就是承受孤独,因为孤独是幸福、安乐的源泉。促使人们投身于社会交往的,是人们欠缺忍受孤独的能力——在孤独中人们无法忍受自己。
  • 人们单调的个性使他们无法忍受自己,“愚蠢的人饱受其愚蠢所带来的疲累之苦”。人们只有在凑到一块、联合起来的时候,才能有所作为。人的群居生活可被视为人与人相互之间的精神取暖,这类似于人们在寒冷的天气拥挤在一起以身体取暖。不过,自身具有非凡的思想热力的人是不需要与别人拥挤在一块的。
  • 一个人对社会交往的热衷程度大致上与他的精神思想的价值成反比。
  • 孤独为一个精神禀赋优异的人带来双重的好处:第一,他可以与自己为伴;第二,他用不着和别人在一起。我们承受所有不幸皆因我们无法独处。
  • 每个人都自认为很重要,甚至认为自己是独一无二的,而独自生活恰好适合如此评价自己的人。在这种意义上说,独处甚至是一种自然的、适合每一个人的生活状态。
  • 对独处的热爱并不是一种原初的倾向,而是在经历经验和考虑以后的产物;并且,对独处的喜爱随着我们精神能力的进展和与此同时岁数的增加而形成。
    孤独、离群的倾向总是与一个人的精神价值直接相关。它并不纯粹自然和直接的出自我们的需要,它只是我们的生活经验和对此经验进行思考以后的结果。它是我们对绝大多数人在道德和思想方面的悲惨、可怜的本质有所认识以后的产物。我们所能碰到的最糟糕的情形莫过于发现在人们的身上,道德上的缺陷和智力方面的不足共同联手作祟,那样,各种令人极度不快的情形都会发生。我们与大部分人进行交往时都感到不愉快,甚至无法容忍,原因就在这里。
  • 一般而言,一个人对社会交往的渴望程度与他的年龄大小成反比。
  • 在这世上,不值得我们与之交谈的人比比皆是。
  • 在这世上,除了极稀少的例外,我们其实只有两种选择:要么是孤独,要么就是庸俗。
  • 长期离群索居的生活会使我们的情绪变得异常敏感,一些不值一提的小事、话语,甚至别人的表情、眼神,都会使我们内心不安、受伤和痛苦。

第十节

  • 如果你看到很多生活得比你好的人,那你就想想有多少处境比你糟糕的人吧。
  • 容易引起别人嫉妒的人理应采用的办法就是跟嫉妒者保持相当的距离,尽量避免与他们接触,以便双方之间始终保留一道巨大的鸿沟。如果不可能做到这一点,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受到嫉妒者的攻击时,能够保持最大限度的从容镇定。

第十一节

  • 为马备好了鞍子,就让它出发吧!
  • 对于我们遭遇的每一桩不幸,我们都难辞其咎,所以,人们才尽最大可能地遮掩和粉饰自己遭遇到的不幸,并且竭力装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他们担心别人从他们的不幸遭遇推断出他们的罪责。

第十二节

  • 那些难以放松自己心情的人,必须以命运论的观点安慰自己:所有发生的事情,都必然发生,是不可避免的。
  • 但我们也不应该在犯下明显的错误以后为自己开脱责任,淡化或者粉饰错误。我们应该坦白承认错误,清楚明白这些错误的严重性,这样,我们才可以下定决心在以后避免重蹈覆辙。

第十三节

  • 对于一切涉及痛苦和快乐的事情,我们应该以理性和判断力去观察和考虑,也就是进行冷静的、不掺带个人情绪的思考,运用纯粹的概念在抽象中进行。我们不应该让思考掺杂着想象,因为想象没有能力对事情做出判断。相反,想象只会带来扰乱我们情绪的清晰图像,陡增我们的痛苦,而不会有任何好处。
  • 早上毫无例外地适合人们从事任何精神上的或者体力上的工作。我们应该珍视早晨为生命的黄金时光,并在某种程度上把它视为神圣的。
  • 晚上则是一天中的老年期,到了这段时间,我们变得疲倦、轻率和饶舌。因此,夜晚事件并不适宜思考严肃,尤其是令人不悦的事情。

第十四节

  • 有时候我们不妨想象一下在失去我们所拥有的某样东西时,我们将会怎样看待那失去之物。
  • 经常不时地想象一下那些有可能降临在我们身上的巨大不幸和灾难,这倒是一件好事情,我们由此可以更加容易承受那随后实际发生的许多轻微的不幸,因为我们可以以这一点安慰自己:那些巨大的不幸毕竟没有发生。
    这一点和前一节及更前面的观点有冲突。

第十五节

  • 在我们处理某一事情时,必须把一切其他别的事情置之度外,在恰当的时间里为某件事情操心、担忧或快乐,其他事情则不予考虑。

第十六节

  • 我们应该给我们的愿望规定一个限度,节制我们的欲望,控制我们的愤怒,时刻牢记着这一事实:在这世上有着许多令人羡慕的东西,但我们只能得到其中微乎其微的一小部分,相比之下,许许多多的祸患却必然地降临在我们的头上。

第十七节

  • 能够从事某样活动,如果可能的话,制作某样东西,或者至少学习某一样东西,对于我们的幸福是绝对必要的。
  • 为克服困难、阻碍而努力和奋斗是人的一种需要,持久满意所引致的无所欠缺会带来停滞不动,这将会变得令人无法忍受。排除障碍和困难可以让人享受到充分的乐趣。

第十八节

  • 我们行动和努力的指南不可以是想象中的图像,而应该是考虑清楚的概念。

第十九节

  • 我们应该时刻驾驭我们对眼前现实的印象和直观认识。与我们的思想和认识相比,这些直观图像能够产生更加强烈的效果。相比之下,思想和推理却需要时间和宁静,我们每次只能单独详细思考一件事情。因此,思考的结果不可能每时每刻呈现在我们的眼前。

第二十节

  • 我们可以从事适宜的劳作以锻炼肌肉,但却应该保护神经不受操劳。我们应该习惯于把我们的思惟活动绝对视为一种生理作用:并根据这一点避免使我们的思惟过分操劳。
    这一点现在看起来应该是理所当然的了

第三部分 我们对他人应采取的态度

第二十一节

  • 在这世界上生存,具备一定的预见能力和宽恕能力合乎我们争取幸福的目的:前者帮助我们避免受到伤害和损失,后者则为我们免除了人事纷争和吵闹。
  • 我们应该把一个人视为既成的事实且无法改变:这个人遵循一条永恒的、形而上的规律,只能表现出他的这个样子。没有一个人能够改变自己的真实个性,这包括道德气质、认识能力、长期脾性等等。
  • 我们关心的只是如何使一个人以本性的内容和特质所允许的方式发挥他的本性,既不应该希望改变、也不可以干脆谴责别人的本性。
  • 要学会容忍别人,我们不妨先利用死物锻炼我们的耐性。
  • 我们应该让自己习惯于这样的看法:别人拂逆我们的心意,妨碍我们的行动,但他们这样做完全是处于一种严格的、发自他们本性的必然性,这与物体活动所根据的必然性一般无异。
  • 对于许多人,我们最聪明的想法就是:“我不准备改变他们,我要利用他们。”

第二十二节

第二十三节

  • 每一个人在他人身上所看到的与这个人的自身相等,因为每个人只能根据自己的思想智力去明白和理解他人。一个缺乏精神思想的人无法看见他人拥有的精神思想。在别人的身上,他除了看到他自身的低级缺点以外,亦即看到他性格、气质上的缺陷及所有缺点以外,不会还有别的东西。
  • 我们在跟别人说话时,也就把自己降至别人的水平,因为我们相对拥有的优势都消失了,甚至自己做出的必要的屈就也不为人知。
  • 我们也会明白:面对那些傻瓜、蠢蛋,我们只有一种方式让他们明白我们的头脑智力,那就是,不要和这种人谈话。

第二十四节

  • 一个人在坐着无事可干的时候,如果不是马上拿起手头上随便任何一样物件——手杖、小刀、餐叉之类——有节奏地敲击起来,那么,这个人就能获得我的尊敬,因为这个人起码有可能在思考事情。

第二十五节

  • 总的来说,我们受别人欢迎的程度和我们降低对别人的思想感情的要求相等同,并且,我们这样做必须出于真心实意,而不是虚情假意,也不是出于对他人的容忍,因为容忍植根于鄙视。
  • 取悦我们所必需的思想深度刚好就是我们自己的思想深度。
  • 很难在高度尊敬一个人的同时,又非常喜爱他。

第二十六节

  • 大部分人都脱离不了主体的“我”,根本上他们除了对他们自己以外,不会对别的事情感到兴趣。
  • 别人所说的话马上就让他们联想到自己,别人无意中说的一句话,只要稍微涉及他们个人自身,就能吸引他们的全部注意和占据他们的全副精神;他们也就再没有剩余精力去理解谈话的客体方面的内容。
  • 同理,推理、辩论一旦与他们的利益和虚荣心相抵触,那就再不会产生任何效果。某些人甚至发展到了这样的地步:如果有人在谈话中表现出理解力和思想,或者没有完全藏起这些东西,那他们就会觉得受到了侮辱。

第二十七节

  • 一个有真知灼见的人和那些受到愚弄、欺骗的大众在一起就类似于这种情形:他的手表指示的时间是正确的,但全城钟塔指示的都是错误的时间,而只有他自己才知道正确的时间。但这又有什么用呢?所有人都听任错误钟塔的指示,甚至包括那些知道这个人的手表指示了唯一正确的时间的人。
    意思是有时候,真知灼见不会被大众承认。但是这只是短期的情形,长期来说,大家一定会接受真理。

第二十八节

  • 我们不能太过迁就和顺从任何人。我们的礼貌和殷勤会使朋友变得傲慢、令人难以忍受。我们在与人交往时能够拥有优势全在于我们对对方没有要求,不用依靠他们,并且让他们清楚的看到这一点。我们应该时不时地让别人感觉到我们可以没有他们,不管他们是男是女。这样会增进友谊。

  • 但是,如果某一个人确实对我们很有价值,那么,我们就应该把这一事实掩藏起来。

第二十九节

  • 通常,那些具有高贵本性和出众思想禀赋的人,会令人吃惊的暴露出缺乏对人情世故的了解,尤其在他们年轻的时候。但那些具有庸俗低下本性的人却很快九懂得了在这世上站稳脚跟。
    其中的道理在于:当我们缺少经验时,我们就只能对事情做出先验的判断,即都是以自己的思想和做法来掂估他人,所以高贵优越的人,他们的算量往往是不准确的。
  • 谁要是以为会在这世上看见头上长角的魔鬼或者身挂铃铛的傻瓜,那他就会永远成为他们的猎物和玩物。
  • 没有那只狗是坏到不会摇尾巴的。
    上面两点意思是没有什么坏人是会让你立马认出来的,很显然都是会伪装的。
  • 无论如何,对一个我们刚刚认识不久的人,都应注意不要评估太高。否则,十之八九我们都会失望、羞愧,甚至招来祸殃。
  • 一个人了会在细节小事上疏于防备,从而表露出自己的性格。我们可不要错过这些观察人的机会。
  • 原谅与忘记就意味着扔掉我们获得的昂贵经验。一个人会忘记一切,绝对所有的一切,但却不会忘记他的自我,他的本性。性格是绝对无法改正的,因为人的所有行事都出自一条内在的原则;根据这一条内在的原则,在相类似的处境之下,一个人只能永远做出同样的事情,而不可能是别的。
  • 基于同样的理由,我们在形势改变了以后,不可以期待一个人做出以前做过的同一样事情。
  • 如果要对人的真实和异常可怜的本质获得一个必需的、清晰的和透彻的认识,那么,把书本文学上对于人的行事描述作为对现实生活中人的行事的说明,或者反过来,以后者解释前者,都是很有教益的做法。就是所用书上的人做的事来解释现实的人做的事,或者反过来,都很有用处。
  • 对于在现实生活中或者在书本文学中碰到的人的卑鄙和愚蠢,我们可不要生气、动怒。我们应该把人的这些特性纯粹作为我们的认识的材料,把他们视为人的某种特性的又一标本,并把他记录下来。
  • 野蛮人互相吞吃对方,文明人则互相欺骗对方,这就是所谓的世道方式。

第三十节

  • 对于在待人处事中应该遵守的某些规律,我们很容易理解,甚至能够发现出这些规律并且很好地表达出来,但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很快就会违犯这些规律。但是,不管怎么样,我们不应该为此感到泄气,不要以为抽象的准则和格言无法指引我们的的生活行为,从而放任自己。
  • 一切把理论性的规则应用于实际当中的工作都碰到同样的情况。首要的事情是明白和理解规律准则,其实则是具体学会运用这些准则。前者我们运用理性一次性就能做好;后者则需要我们进行循序渐进的练习。
  • 我们不能无条件的放任自己的本性,完全表现出自己的本色,因为我们有必要把本质中的许多的恶劣和野兽的成分掩藏起来。但这只是我们隐瞒否定属性的东西的理由,它并没有表明冒充拥有肯定性质的东西是对的;也就是说,藏拙遮丑是可以的,但冒充优越却没有理由。

第三十一节

  • 人不会注意到自己身上的缺点和恶习,而只会留意他人的这些东西。因此,每个人都应该以他人为镜,从这面镜子可以清楚的看到自己的缺点、恶行及其他的不好之处。
  • 倾向和习惯于在私下默默留意和刻薄挑剔别人的外在行为、别人不论做过的抑或不曾做过的事情的人也因此在改进和完善着自己。因为这种人起码有足够的正义,或者足够的骄傲和虚荣心去避免做出他们经常如此严厉、苛刻批评的事情。

第三十二节

  • 在这个贫穷和匮乏的世界,应付匮乏和需求的手段无论在何处都是最重要的,因此,也是压倒一切的。
  • 人们都从一个人所拥有的职位、从事的生意、隶属的民族和家庭去考虑一个人。一句话,人们关注的是世俗常规所给与这个人的角色和位置。至于这个人的自身是什么,根据其个人素质他是个什么样的人,人们只是随意地、并因此只是例外的提及。

第三十三节

  • 真实不虚的友谊有着这样的一个前提:对朋友的痛苦、不幸抱有一种强烈的、纯客观的和完全脱离利害关系的同情。这也就意味着我们真正的与我们的朋友感同身受。
  • 如果我们知道我们的大部分好朋友在我们背后所说的话,我们就不会再想跟他们说话了。
  • 检验一个人是不是我们真正的朋友,除了一些需要得到朋友的确切帮助和做出一定牺牲的情形以外,最好的时机就是当我们告诉他恰逢某样不幸的时候。
  • 没有什么比告诉别人我们刚刚遭受了一桩巨大的不幸,或者向别人毫无保留的透露出自己的某些个人的弱点,更能确切地使别人得到好的心情了。
  • 朋友都说自己是真诚的,其实,敌人才是真诚的。所以,我们应该把敌人的抨击、指责作为苦口良药,以此更多的了解自己。

第三十四节

  • 如果一个人以为通过显示自己的聪明和思想就能博得社交人群的欢迎,那么他就的确是个不谙世故的毛头小子!事实恰恰相反:对绝大多数人来说,一个人表现出聪明和思想只能激起人们对他的憎恨和反感。
  • 实际情形是这样的:如果一个人在谈话的对方身上观察和感觉到了某种智力上的优势,那么,这个人就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对方肯定也在同等程度上观察和感觉到自己在智力上的劣势。 显示自己的聪明智慧其实就是间接地指责别人愚蠢和无能。唯一能够取悦别人的方式就是把自己裹以最傻呆的动物的外皮。
  • 在社会上,地位和财富可以期望获得人们的尊崇和爱戴,但精神的优势却永远不可以期望得到这种待遇。我们应该认识到:愚人对智者的反感百倍于智者对愚人的反感。
  • 一般来说,在男人当中,愚蠢无知的人会受到欢迎,而在女人当中,相貌丑陋的女人能够让人喜爱。

第三十五节

第三十六节

  • 保持礼貌就等于我们订下一条闭嘴保持沉默的协议:我们都将互相忽略和避免责备对方在道德上和智力上的缺陷。这样一来,我们的缺陷就不会轻易暴露出来,这对大家都有好处。
  • 礼貌的言行就像是假币,在使用假币时也吝啬、小气就是不智的表现,而慷慨施与则是聪明的做法。
  • 不过,为了礼貌的缘故而不惜牺牲自己的利益,这就犹如支付金块,而不是假币了。
  • 我们应该时刻记住一般常规的礼貌只是一副张开了笑脸的面具。所以当别人偶尔挪动或者片刻收起他们的面具时,我们可不要大惊小怪。如果一个人表现得相当粗野无礼,那么,他就等于脱光了身上的衣服,赤裸着身子站在人们的面前。

第三十七节

  • 两个人做同一样的事情,但那已经不是同一样事情了。我们必须以符合自己性格的方式行事。所以,在处理实际事务时,自己的独到见解是必不可少的,否则,我们做的事情就会与我们的自身不相吻合。

第三十八节

  • 我们不应该驳斥别人的看法,不要视图矫正别人,尽管我们所说的话出于善意。因为冒犯和得罪别人是很容易的,但要对此做出弥补,如果不是不可能的话,也是相当困难的。
  • 谁来到这个世上,一本正经地在最重要的问题上教育人们,那么,如果他能全身而退就已经是万幸的了。

第三十九节

  • 谁要想让别人相信他的看法,那他就要冷静、不带激情地把他的看法表达出来。

第四十节

  • 就算我们有充分的权利称赞自己,我们也不能受到诱惑真的这样做。

第四十一节

  • 如果怀疑一个人说的话时,我们应该假装相信他所说的:因为这样他就会变得放肆大胆,就会更加有恃无恐地说出谎言而最后拆穿自己。
  • 如果我们发现他的话部分地泄露了他其实想掩藏起来地真相,那我们就应该装出一副不相信的样子。由于受到这样的抵抗刺激,他就会调动其余的真相以应战了。可以刺激他说出其它的真相
  • 这相当于拆穿别人谎言的技巧,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第四十二节

  • 任何你的敌人不可以知道的东西,都不要告诉你的朋友。
  • 如果对我的秘密保持沉默,那么,这个秘密就是我看管的囚徒;如果失口说出了这个秘密,那我就变成了囚徒。
  • 沉默之树结出安宁之果。
  • 我们必须把自己的个人私事视为秘密。尽量我们的相熟朋友无法亲眼看到的事情,我们都不要让他们知道。

第四十三节

  • 我们让自己被别人骗去的金钱花费的至为值得,任何其他的金钱发挥都无法与之相比,因为用这笔钱,我们直接买回了聪明。
  • **自我安慰?**我们经常说的花很少的钱看清了一个人的真面目,也是这个意思。

第四十四节

  • 我们要尽可能地避免对他人怀有敌意,但我们却必须注意每一个人的行为表现,并把它牢记在心,因为以此可以确定一个人的价值——至少是他对于我的价值,并据此制定出对这个人所应该采取的态度和行为。
  • 必须永远记住:人的性格是不会改变的。无论何时,把一个人性格中的劣性忘掉就跟扔掉了我们千辛万苦挣得的金钱一样。
  • “不爱也不恨”包含了全部世俗智慧的一半;“不要说话也不要相信”则包含了另一半的人生智慧。

第四十五节

  • 在言辞或者表情流露出愤怒和憎恨是徒劳无益的,既不智和危险,又可笑和流于俗套。所以,除了在行动上,我们不可以表现出憎恨或者愤怒。

第四十六节

  • 说话不要加语气。对不少人我们可以态度礼貌、声调友好地说出真正无礼的话语而又避免遭受直接的危险。

第四部分 我们对于命运和世事的发展所应抱持的态度

第四十七节

  • 人生无论以何面目出现,构成人生的仍然是同一样的要素。一个人的遭遇和另一个人的经历,彼此的相似程度远甚于我们根据他人的描述所认为的那样。

第四十八节

  • 我们的一生可比之于一条船的航程。运气——顺运或者逆运——扮演着风的角色,它可以迅速推进我们的航程,也可以把我们推回老远的距离;对此,我们的努力和奋斗都是徒劳无功的。我们的努力和挣扎只是发挥着绛橹的作用。我们竭尽全力挥舞着桨橹数小时,终于向前走了一程,这时,突如其来的一阵强风一下子就能使我们倒退同样的距离。
  • 但是,运气却是一股邪恶、危险的力量,我们应该尽可能少地听任其摆布。
  • 我们走过的人生路程并不完全是我们的所为。这是两种因素——连串的外在事件和我们不断做出的决定——共同发挥作用的结果。我们能做的事情也就是根据现在此刻的情况做出决定,希望这样做能让我们更加接近我们的目标。
  • 很多时候,我们比自己所相信的更加愚蠢,但在另一方面,则比自己认为的要聪明。事过境迁以后,我们才会做出这个发现,并且那也是在经过比较长的一段时间以后。我们的自身具有某些比我们的头脑还要聪明的东西。
  • 我们在人生历程中所作出的重大举措和迈出的主要步伐,与其说是遵循我们对于何为对错的清楚认识,不如说是遵循某种内在的冲动——我们可以把它称之为本能,它源自我们本质的最深处。 意思是我们做出的种种决定是源自于我们的本能

第四十九节

  • 我们应该牢牢记住时间的作用,以及事物昙花一现的本质。所以,对于任何正在发生的事情我们都要马上清晰地想象到其相反的一面。
  • 任何事物都不会永恒不变的存在,只有转换变化才是永恒的。但是在一般情况下,常人却把目前的事物状态或者它们发展的方向视为恒久不变。一个明智的人其实就是一个不会被事物恒久不变的表面所欺骗的人,他甚至预见到了事情即将往哪一个方向变化。
  • 我们应该只是从理论上、通过预料事物的结果预期将来时间的事情,而不是在实际生活中提前向时间要求得到只有时间才会带来的东西。视图强迫正常、适中的时间加快步伐是要付出至为昂贵代价的行为。我们应该消息不要向时间欠下高息债务。 我们可以预测,但不能依据预测提前享受结果,比如提前消费等

第五十节

第五十一节

  • 我们不应该为某件事情过分高兴或者过分悲伤,原因之一就是一切事物都在改变,另一个原因是我们对于何为有利、何为不利的判断是虚幻的。
  • 我们永远不应“忘记人类的自身条件”,而要时刻记住人的生存大致说来是一种悲惨、可怜的宿命,它遭受难以胜数的灾祸和不幸的袭击。
  • 我们应该减少、节制我们的期望和要求,学会接受和适应不如意的事情和处境,时刻留意防止或者承受不幸的灾祸。
  • 帮助我们以镇定自若的态度接受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不幸和灾祸的最佳方法,莫过于确信这一真理:“发生的所有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是必然地发生。”它们跟那些遵循最广为人知的规律,并且完全是在人们的意料之中发生的事情一般无异。 宿命论?
  • 我们可以把那些琐碎的、每时每刻烦扰我们的小小不幸视为存心给我们做练习和锻炼之用,这样,我们就不至于在安逸中失去了忍受巨大不幸的能力。

第五十二节

第五十三节

  • 对于我们的幸福,勇气是一种非常关键的、仅次于聪明睿智的素质。不管我们具备这两种素质的程度为何,通过决心和练习都可以增进它们。
  • 因此,一个人如果看见天空——或者只是在地平线上——出现了阴云,就沮丧气馁、怨天尤人,那这个人就是胆怯、懦弱之辈。
  • 就算是一件有危险的事情,只要它的结局仍然悬而未决,只要还存在得到一个更好结局的可能,那我们就不要胆怯、犹豫,而应该努力抗争。

第六章 人生的各个阶段

  • 一个人如果没有他那种年龄的神韵,那他也就会有他那种年龄特定的种种不幸。
  • 我们的青年时代,困扰我们、造成我们不幸福的是我们对幸福的追求。我们紧抱着这一个假定:我们可以在生活中寻觅到幸福。我的希望由此持续不断的落空,而我们不满的情绪也就由此产生。
  • 如果人的前半生的特征是对幸福苦苦追求,而又无法满足,那么,人的后半生的特征则变成了对遭遇不幸的害怕和忧虑。人们在青春年少时认为:这个世界充满着唾手可得的幸福和快乐,人们只是苦于找不到门路获得这些幸福、快乐而已;但到了老年,人们就会知道,在这个世界本就没什么幸福、快乐可言,他们因而心安理得地咀嚼、品尝着那得过且过地现状,甚至于从平淡无奇中找到乐趣。
  • 贫穷之于老年却是一大不幸,假如能够驱除了这种不幸,而我们又能够保持身体健康,那我们的老年期就算得上是一段相当不错、很可忍收和将就的生活了。如果一个人能活至高龄,最终能够无疾而终,那他就是个极幸运的人。
  • 在青年期,人们受到情欲的百般煎熬,感受的快乐恩少,痛苦却很多;到了冷却下来的老年期,情欲放过了人们,他们马上就得到了安宁。

最后修改于 2023-11-15